close
研讀文獻:

包兆會:《莊子生存論美學研究》,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2004,附錄一至三,〈大陸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〉、〈近三十年來港台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〉、〈英語世界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〉,頁221-281

壹、大陸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

開創期 1900-1949;發展期 1950-1965;繁盛期 1977-

一、開創期:1900-1949

(一)註釋考證

馬敘倫《莊子義證》(上海商務印書館,1930)
王叔岷《莊子校釋》(中研院史語所,1947)後來修訂為《莊子校詮》(中研院史語所,1988;北京:中華書局,2007)
劉文典《莊子補正》(上海商務印書館,1947)
譚戒甫〈莊子天下篇釋義〉

(二)義理詮釋

章太炎《莊子解故》、〈齊物論釋〉(中國社科院出版社,1997)
嚴復《莊子評點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6)
郎擎宵《莊子學案》(上海商務印書館,1934)
張默生《莊子新釋》(山東:東方出版社,1948)

二、發展期:1950-1965

(一)註釋考證

劉武《莊子集解內篇補正》(北京:北京古籍出版社,1958)
王孝魚點校《莊子集釋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61)

(二)義理詮釋

關鋒《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61)
《哲學研究》編輯部《莊子哲學討論集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62)

三、繁盛期:1977-

專著50多部、論文1500多篇

(一)註釋考證

崔大華《莊子歧解》(鄭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88)
陳鼓應《莊子今注今譯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3)
曹礎基《莊子淺注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2)
鍾 泰《莊子發微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8)

(二)義理詮釋

1.綜合研究

張恆壽《莊子新探》(武漢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83)
劉笑敢《莊子哲學及其演變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院,1988)
崔大華《莊子研究》(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2)
崔宜明《生存與智慧-莊子哲學的現代詮釋》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7)

2.專題研究

劉紹瑾《莊子與中國美學》(廣州:廣東人民出版社,1989)
陶東風《從超邁到隨俗-莊子與中國美學》(北京: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,1995)
葉舒憲《莊子文化解析-前古典雨後現代的視界融合》(武漢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97)


(三)工具書

《莊子引得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)
《老莊辭典》(濟南:山東教育出版社,1993)

(四)論文集

張松如、陳鼓應主編《老莊論集》(濟南:齊魯書社,1987)
復旦學報編輯部主編《莊子研究》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1986)
陳鼓應主編《道家文化研究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2)
第一屆、第二屆莊子學術研討會,安徽:蒙城,1989、1995

貳、近三十年來港台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

70-80年代;80-90年代;研究方法

一、70-80年代

(一)基礎研究

嚴靈峰主編《無求備齋莊子集成》初編、續編(台北:藝文印書館,1972、1974)
錢穆《莊子纂箋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85)
陳鼓應《莊子今注今譯》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77)
黃錦鋐《新譯莊子讀本》(台北:三民書局,1974)
吳怡《逍遙的莊子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84)

(二)藝術精神與文學方面研究

徐復觀《中國藝術精神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76)
黃錦鋐《莊子及其文學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77)

(三)專題研究

牟宗三《才性與玄理》(台北:台灣學生,1985)
唐君毅《中國哲學原論-原道篇》(台北:台灣學生,1986)

二、80-90年代

(一)基礎研究

顏崑陽《人生因夢而真實-我讀《莊子》》(台北:漢藝色研,1992)
顏崑陽《人生是無題的寓言-《莊子》的寓言世界》(台北:躍升文化,1994)
蔡志忠《莊子說》(台北:時報文化,2001)
李勉《莊子總論集分篇評注》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90)
吳光明《莊子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88)
吳 怡《新譯莊子內篇解義》(台北:三民書局,2000)

(二)藝術精神與文學方面研究

董小蕙《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93)
朱榮智《莊子的美學與文學》(台北:明文書局,1992)

(三)專題研究

鄭世根《莊子氣化論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93)
葉海煙《莊子的生命哲學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90)

三、研究方法

吳光明〈莊子的身體思維〉
奚密〈解結構之道:德希達與莊子比較研究〉
楊儒賓〈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─論莊子思想中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 〉
劉光義《莊學中的禪趣》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89)

參、英語世界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

研究回顧;專題研究與研究方法專述;翻譯及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

一、研究回顧

(一)翻譯

1889蓋利(Herbert A.Giles)完成第一本英譯的《莊子》。
1933馮友蘭英譯《莊子》在上海出版。
1965麥頓(Thomas Merton)《莊子的道》出版。
1968華生(Burton Watson)《莊子》【全本翻譯】(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)出版。
1994梅恆(Victor H.Mair)《莊子》【全本翻譯】(夏威夷大學出版社)出版。

(二)研究

1.基礎的研究與文獻考證:葛瑞漢姆(A.C.Graham)
2.思想的研究: 史華慈(Benjamin I.Schwarts)《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85)
3.論文集:梅恆主編《莊子實驗性研究論文集》(夏威夷大學,1983)
4.中西研究的互動:中文著作翻譯、中國學者以英文著書

二、專題研究與研究方法專述

(一)言說方式
(二)游-遊戲
(三)否定倫理
(四)宗教學與神話學

三、翻譯及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

(一)版本的選擇
(二)《莊子》文意的把握
(三)語意精確與文學性兼顧 例如:「與物為春」(〈德充符〉)頁275
(四)尊重原典或刪改原典

肆、反省與新方向

一、以時代思潮解讀《莊子》

例如進化論、現代主義、後現代主義

(一)以莊子印證思潮,還是以現代思潮解讀莊子?
(二)原典歷史語境的把握

二、研究領域

(一)義理闡發當代研究的重心
(二)莊學史的撰寫
(三)莊子與現當代文學關係

三、新方法與新視角

(一)把握文本解讀的優先性
(二)兼顧相似性與差異性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ale1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